2023年10月,2023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生创新大赛系列大赛圆满落幕。食品学院共获得第二名3项、第三名2项、优秀/最佳产品奖5项、最佳组织单位奖1项,总计11项。获奖项目总数创历史新高。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学生创新大赛是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CIFST)与多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或单位共同主办的系列大赛。已被认定为省部级A类竞赛。该系列赛事旨在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挖掘特色食品产品,为食品行业提供创意新思路与方案。2023年,食品学院组织师生参赛,共吸引全校59个项目参与,参赛学生330余人次,指导教师50余人次。师生参赛热情十分高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3年度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
第二名
《海鲜大爆炸》
团队成员:张静 侯宇 李浩然 杨璇 于璇 鄢语婧 杨舒焕
指导教师:臧佳辰
项目介绍:“海鲜大爆炸”系列海鲜酱以李锦记旗下的明星产品李锦记薄盐生抽等作为基底,并添加小龙虾等海鲜作为辅料,制成麻辣川香、泰式冬阴功、泰式甜辣、香浓芝士四种不同口味的海鲜酱,结合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色,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海鲜酱中加入利用海藻酸钠及乳酸钙制成凝胶小球,将易挥发的酱汁包裹其中,赋予酱汁独特的呈现形式,在最大程度保留鲜味的同时带来爆汁的独特口感。同时,海藻酸钠的加入利于减少产品中盐含量,做到减盐不减鲜,打造低盐健康品。
优秀产品奖
《“青萝知味”——营养型素食罗勒酱》
团队成员:孙琬皓 熊诗逸 朱宇宸 赵潞嘉 刘雨璇 张雅卿
指导教师:张博雅 丁倩
项目介绍:“青萝知味”项目团队旨在研发一款以罗勒叶和青萝卜为核心,集营养、美味、 低碳、安全于一体的创新型调味品。产品采用植物性饮食配方,使用酵母抽提物替代部分食盐,起到“减盐轻食”的效果;添加功能性成分营养酵母以满足素食爱好者的营养需求,并融合蒸青与超高压技术,保障鲜叶品质。包装上,产品采用酱料、调味料分离的形式,提供多种口味方案。在保质期方面,通过采用避光隔氧铝质包装以及气调技术,最大程度上减缓产品氧化。“青萝知味”是一款专为素食爱好者、素食人群和乳糖不耐受人群打造的美味营养、安全环保的中国特色风味佐餐酱,在植物调味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
第二名
《“粟”以万计——全小米无麸质蛋糕》
团队成员:朱益清 桑璐曼 何子豪 席孟瑶 王晗 张馨予
指导教师:沈群、王超
项目介绍:“粟”以万计——全小米无麸质蛋糕是一款以小米为原料,以无麸质、口感佳、营养健康为目标的功能性烘焙食品。目前市面上未有全小米烘焙糕点制品,且我国的无麸质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将小米作为无麸质谷物进行开发加工,可以满足麸质敏感人群的饮食需求,充分发挥小米降糖减脂的积极作用,促进小米食品的多元化发展。产品采用传统的烘焙工艺,以每块蛋糕中小米质量约一万粒小米的要求,以蛋清和牛奶为全小米无麸质蛋糕配方原材料,通过添加外源蛋白改善面筋网络结构,提高产品品质,达到口感细腻香甜的目标。同时,提出“春种一粒,秋收一穗,一穗万粒,万粒入口”的概念,在销售端注入农产品的种植理念,在推动小米食品多元化的基础上,巩固西北地区脱贫成果,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三只松鼠杯”休闲食品创新大赛
第二名
《“山有扶酥”——云南大理特色花酥》
团队成员:孙琬皓 朱宇宸 熊诗逸 杜素华
指导教师:张博雅
项目介绍:“山有扶酥”项目团队旨在带动大理地方特色产品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大众视野。团队研发出一款以漾濞核桃和酸石榴等四种水果为核心,集美味、健康、新颖、环保于一体的新中式糕点,其外形采用中式酥点常见的花酥。“山有扶酥”坚持原料健康化、营养多元化理念,对核桃、发芽糙米粉等进行科学配比,并用代糖和复配油取代传统中式糕点中常用的白砂糖和猪油,从而起到减油减糖的效果。产品专为学业压力大的大学生、高中生消费群体设计,具备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多重功效。四款系列产品对应不同的口味、造型、功效,从而满足年轻消费者猎奇心理和分享欲。因此,本产品对于提高地方农产品知名度、促进旅游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届“雀巢杯”学生创新竞赛
第三名
《Plan Bean 早安咖啡》
获奖:团队成员:黄天卓 余逸飞 王睿 常欣蕊 李慧文 李婧语
指导教师:程楠
项目介绍:“Plan Bean”是学生党、打工人的工作伙伴,是具备“提神+能量”双重属性的早餐咖啡,不是咖啡味饮料!精准切入早餐时段的“小饿小困”强提神需求,喝够玉米栗子的“能量早餐bean”+咖啡豆的“活力咖啡bean”,选用云南普洱咖啡豆、真玉米真板栗,以最好的状态开启全新一天。
第三名
《PawVend爪友—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宠物食品自动贩卖机》
团队成员:丁婉怡 张思涵
指导教师:张洪超
项目介绍:“PawVend爪友-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宠物食品自动贩卖机”团队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宠物食品自动贩卖机,配套定制化选粮APP,旨在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购物体验和交付形式。选取有机玻璃树脂和醋酸纤维素的包装,采用可回收利用干粮包装桶的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独特而可持续的自动售货机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宠物食品,还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和环保的意识。
最佳创意奖
《五杞麻黑——五黑复合乳》
团队成员:苏圆圆 李欢 刘若彤 王雅慧 蔡晓悦 商铭月
指导教师:张昊
项目介绍:五杞麻黑——五黑复合乳是一款保质时间更久的兼顾营养、美味、易吸收等特点的植物基休闲养元饮品。产品名称“五杞麻黑”与“乌漆嘛黑”谐音,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五黑”原料即黑米、黑豆、黑芝麻、黑麦、黑枸杞,突出了产品自身的特点,高端性的同时又不乏趣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逐渐面临各种亚健康状态,例如长期疲劳、气血不足、抑郁寡欢、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产品针对当代年轻群体对于“朋克”养生愈来愈高的呼声,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健康物质,完美地符合年轻群体对新型饮品的需求。此外,市售同类五黑产品种类较少、食用方法存在不足,而近年来植物奶概念持续流行,产品市场与消费空间较为广阔,科学的五黑配方及改良保质技术都赋予了本产品在五黑饮品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和独特优势。
最佳创意奖
《摇走困倦,泡出好梦——“黑白星球”系列奶粉》
团队成员:谢彦纯 刘亦浪 杨钦月 贾丽君 王睿涵 郭颖怡 魏伊辰
指导教师:毛立科
项目介绍:“‘黑白星球’系列奶粉”研发团队专注于为当代忙碌的学生党和打工人提供优质的睡眠和活力充沛的早晨。奶粉产品包括晚间助眠奶粉与清晨唤醒奶粉。其中,晚间助眠奶粉为袋装形式,内含茶氨酸与酸枣仁水提物,舒缓压力、缓解焦虑、促进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牛奶的温和口感和香气给消费者带来甜蜜好梦。早晨唤醒奶粉为一次性瓶装,内含具有咀嚼口感的谷物、红枣颗粒以及帮助唤醒的咖啡因,同时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咖啡因采用“包埋技术”进行处理,可缓解苦涩感,延长作用时间。通过“摇一摇”,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和营养。该产品通过超高温杀菌、预结晶技术、充氮包装等方式保证产品品质。
最佳包装奖
《素封不透——基于纤维素的新型环保可降解包装材料》
团队成员:赵晓烁 邓雨欣 伍秋徉 曹艺洋 方针 张苡伟
指导教师:贾鑫、张博雅
项目介绍:“素封不透”团队响应“绿色环保”的时代发展主景,开发了一款新型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该产品以从环保原料脱脂棉浆中所提取的纤维素作为基材,通过添加配料与静电喷涂的方式,最后达到疏水改性的效果。与传统包装材料不同,本产品面向高敏感度的粉体,消耗资源少,绿色环保可降解,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具备阻隔性能好、保护性能强、走机适配性良好等特点,满足人们在后疫情时代对“卫生环保”的需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飞鹤杯”乳制品创新竞赛
优秀作品奖
《藻蓝沁啤——基于藻蓝蛋白的植物基蓝色奶啤》
团队成员:石洪菱 张晓萌 李浩然 邓雨欣 赵晓烁 贾天和 郑力诚
指导教师:王小斐 游义琳 董丽
项目介绍:“藻蓝沁啤”新型奶啤研发团队致力于探究藻蓝蛋白这一新型食品原料在食品中的应用,研发了一款配料干净有营养、口感丰富有体验,淡雅蓝色招人喜的全植物基风味奶啤。为了满足不同的口味的需求,“藻蓝沁啤”有燕麦奶为基底的原味——清新淡雅和厚椰乳作基底的另一风味——甘甜醇厚。相比同类产品,基底本身的甜味,代替了甜味剂的使用;而辅料藻蓝蛋白提取自螺旋藻,在营养上高钙、高锌;在加工工艺上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增稠能力、发泡能力;在作为天然色素的同时,也取代了传统添加剂中增稠剂、乳化剂等角色,满足大批Z时代对健康营养及口感的追求,突破了大众对含乳饮料多糖低营养的认知。产品创新性地添加藻蓝蛋白,丰富了我国食品资源、提高螺旋藻的利用率的同时积极贯彻总书记“大食物观”中向海洋、向微生物要蛋白的指导思想。
本系列赛事中,我院因出色的组织管理工作,获得最佳组织单位奖。食品学院一直以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学创新竞赛,为食品行业提供创意新思路与方案,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跨院系、跨高校组建团队,促进学科交叉,助力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搭建师生之间沟通得桥梁,协助师生双向选择,组成研究方向与兴趣更吻合、参赛项目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本次大赛中的优秀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参赛师生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老师与同学参与到本项赛事中,一同为食品创新贡献思路,提供方案,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