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作为2024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之一,9月25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的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食品学院教授、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顺堂受邀参会并进行“树大食物观,筑食品强国梦”主题分享。

郭顺堂就“如何成为食品强国”表示,食品强国应该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相关技术、政策、标准等方面,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主题分享中,郭顺堂认为,成为食品强国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食品安全保障,“安全是我们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二是要有科技创新力,“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食品上,还要体现在农产品、农业方面,也就是说食物生产整个系统上,具有很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要和生态、环保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四是要在世界上有国际影响力,能够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郭顺堂指出,食品强国的基本标志就是农业生产能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规模、市场需求和消费水平的保障、政策方面的支持、科研与创新、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出口能力。我国正在由食品大国向食品强国迈进,目前主要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我国与他国的饮食文化差异,由于国家和地域的不同、食品消费和喜好不同,市场竞争需要因地制宜;其次是缺少有影响或引领性的创新产品或技术;最后我国食品品牌的世界影响力较弱。因此要实现食品科技强国的发展要求,我国的食品企业要有走出去的勇气,还需创新产业新技术,开发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能走向世界的“拳头产品”和品牌。

郭教授说到,“科技导入和技术进步,是我国未来走向食品强国不可或缺的步骤。过去靠一个个安全员管理,现在食品企业要考虑如何使用更现代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未来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一定和智能化紧密相连,应当以科技赋能为基石,引入AI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要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走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食品强国路,要转变传统的食物生产模式,向海洋、森林、微生物、植物、动物要蛋白要热量,来满足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悉,中国食品安全论坛自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汇聚政府部门、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通过深入研讨与实践,推动市场主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助力食品安全标准的完善与提升,有力提升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