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赛事的安排,现将第六届“强农杯”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要求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强农奋楫迎双甲,创新扬帆启新涯
二、组织机构
“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就业创业办公室、校团委、各学院主办。竞赛成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审议赛事结果;设立组委会,由主办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开展校级赛事和院级赛事;设立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专家、投资人、企业导师等组成,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评选和推荐等工作。
三、赛事框架
“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分为创新竞赛、创业竞赛和专项赛。创新竞赛作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校级选拔赛;创业竞赛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校级选拔赛;以上两大赛事在国赛、省赛阶段分别独立设置专项赛,另外“强农杯”独立设置校级专项赛。
图1 强农杯赛事框架
四、创新竞赛
(一)赛道设置
创新竞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表1 强农杯创新竞赛赛道设置
创新竞赛 | 赛道 | 赛道设置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 | 申报参赛的作品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学科类别包含能源化工、机械控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数理等。 |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 | 申报参赛的作品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 |
科技发明制作赛道 | 参赛作品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
(二)参赛要求
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参赛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含负责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详见附件1)
(三)材料提交
报名创新竞赛须提交汇总表Excel版、作品申报书、作品项目书(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Word版和PPT版、指导教师确认函、1分钟项目介绍视频(100M以内,选交)。(详见附件2)
提交时请将材料命名为:赛道-队长姓名-项目名称-汇总表/作品申报书/作品项目书等。
(四)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即日起至3月6日):学生按照竞赛要求进行竞赛项目申报。各学院对参赛成员资格、项目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并以学院为单位,于3月6日17:00前将各队创新竞赛汇总表Excel(详见附件2-1)发送至邮箱fsnekjb@163.com。
2.院赛阶段(3月6日-3月12日):学院将组织院赛函评、答辩环节,确定推荐名单后,请各小队将晋级校赛项目材料、作品申报书、指导教师确认函、ppt等(详见附件2-2、附件2-3、附件2-4)于3月12日17:00前发送至邮箱fsnekjb@163.com。同时所有参赛项目需在校内系统同步报名,具体报名方式后续通知。
图2 创新竞赛赛程安排
五、创业竞赛
(一)赛道设置
创业竞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
表2 强农杯创业竞赛赛道设置
创业竞赛 | 赛道 | 组别 | 赛道设置 |
高教主赛道 | 创意组 | 参赛项目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应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
创业组 | 参赛项目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公益组 |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 |
创意组 |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
创业组 |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 | ||
产业命题赛道 | 产教协同创新组 |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 |
区域特色产业组 |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
(二)参赛要求
团队负责人需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学生(2020-2024届毕业生)。如已注册企业,参赛团队负责人须为申报项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法人代表。所有参赛学生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6月1日及以后出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0人(含负责人),每个团队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详见附件4)
(三)材料提交
报名创业竞赛须提交汇总表、作品报名表、商业计划书(Word版和PPT版)、指导教师确认函、1分钟项目介绍视频(100M以内,选交)。(详见附件5)
提交时请将材料命名为:赛道-队长姓名-项目名称-汇总表/作品申报书/作品项目书等。
(四)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即日起至4月12日):学生按照竞赛要求准备相关申报材料。于4月12日17:00前将各学院创业竞赛汇总表(详见附件5-1)发送至邮箱fsnekjb@163.com。组委会将根据本届大赛报名项目数和上一年度各学院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分配晋级校赛名额。
2.院赛阶段(4月12日-4月30日):学院将组织院赛函评、答辩环节,确定推荐名单后,请各小队将晋级校赛项目报名表、项目计划书、指导教师确认函、ppt等(详见附件5-2、附件5-3、附件5-4)于4月28日17:00前发送至邮箱fsnekjb@163.com。所有参赛项目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同步报名,网站报名开启时间预计4月,具体报名方式后续详细通知。
图3 创业竞赛赛程安排
六、专项赛及专项活动
专项赛及专项活动包括校级专项赛和其他专项赛,各专项赛分别单独设立。
“种未来•创世界”前沿生物技术与育种技术专项赛(校级专项赛)下设创意竞赛、创新竞赛和创业竞赛三个组别,聚焦前沿生物技术与育种技术,推动未来生物科技发展,包括但不局限于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生物医药、智慧育种、干细胞育种等。相关安排详细见附件8。
其他专项赛参赛要求、赛程安排等依据上级赛事相关通知另行安排。
七、奖励措施
学校现有配套政策:《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0〕4号)、《中国农业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1〕1号)、《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农大人字〔2021〕6号)和《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实施细则》(中农大人字〔2021〕7号)等。
获奖师生可自行根据相关政策申请对应奖励。
表3 学校相关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人员 | 奖励内容 | 详情 |
项目负责人及成员 | 创新创业学分 | 由校团委统计报送本科生院认定 |
综合素质测评加分 | 由参赛学生向所在学院申请 | |
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定 | 依据对应政策执行 | |
推荐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 | ||
“惠乡”创业训练营 | 创业赛道的优秀项目,将有机会参与由学校“惠乡”创业基金支持的“惠乡训练营”,获得进一步的创业能力培训和项目指导 | |
项目指导教师 | 奖励经费 | 根据项目获奖情况和学校当年财政政策,由有关单位负责发放 |
工作量认定 | 国赛、市赛、校赛获奖项目分别认定64h、40h、24h教学工作量,同一项目以最高获奖为准。由校团委、就业创业办公室根据创新赛道、创业赛道的获奖情况分别统计报送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认定 | |
职称评聘 | 根据项目获奖情况,进行职称评聘申报市赛以上获奖可作为向负责单位申请条件之一 |
八、联系方式
创新创业竞赛学院负责人:刘宸希 010-62737749
请各位同学尽快入群,后续全部通知将在群内直接发布。
大赛组委会将于近期举办“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说明会,敬请各位老师同学关注。
本通知最终解释权归“强农杯”中国农业大食品学院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所有。
附件2-1 “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竞赛项目信息汇总表(院赛).xlsx
附件8:种未来 创世界”前沿生物技术与育种技术专项赛报名要求及材料.docx
“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
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