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聚焦“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场域充分发挥“国字号农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显著优势,鼓励农大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学院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学院在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学院基于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取得的优质成果,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实践成果有效转化的核心目标,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平台选择,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实践主题

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

三、实践时间

2025年7月-9月

四、参与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五、实践内容

“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实践项目下设三个子项目,学生必须同时参加三个项目,各子项目实践内容如下:

1.“食•研”问卷调查

活动地点:各地区食品企业、乡镇基层社区、中小学等

组织人员:各团队指导教师、专家教授和大学生实践队成员

活动内容:聚焦“食品安全与营养”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发放“食品安全与营养”项目统一问卷,收集数据要求有效问卷数量不少于100份。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饮食文化习惯等因素对于乡村居民的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普及、意识树立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各团队完成统一问卷后,也可根据各地人群、物产、饮食习惯、风俗文化等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或利用访谈形式进行调研,并得出个性化调研报告。

2.“知·食”互动课堂

活动地点:各地区食品企业、乡镇基层社区、中小学等

服务对象:各社区居民、各中小学学生等不同人群

活动内容:聚焦“食品安全与营养”主题,结合各团队学科特色,以讲座、主题课程的形式为主,面向特定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组织开展相应课程开发及宣传资料制作工作,深入基层开展食品营养安全知识科普活动。

3.“食·趣”夏令营

活动地点:各地区乡镇基层社区或中小学等

服务对象:适龄中小学生

活动内容:聚焦“食品安全与营养”主题,各团队通过设置美食DIY、食品小实验、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竞赛等环节,结合“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课程,在当地招募一批对食品科学有兴趣的中小学生,开展为期4-6天的夏令营活动。增强其对于食品科学知识的体验,塑造科学的食品营养安全观念。

六、实践要求与保障措施

1.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团队形式开展,每个团队人数控制在5~10人,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每个团队至少联系一名指导教师。

2.实践团队在实践期间可结合实践内容和实践地需求认真开展宣讲工作,及时做好成效反馈工作。

3.鼓励各实践小队在实践期间开展经典书目阅读交流活动,书目选择可参考实践地特点和实践主题,如《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乡土中国》《平凡的世界》《被讨厌的勇气》等哲学社会科学书籍、文学历史经典作品等。

4.各实践项目需做好过程性宣传工作,主动向校内外媒体投稿;按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结项材料。

5.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按要求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且顺利结项,并于规定时间内申请学分的学生将获得暑期社会实践2学分。未申请学生视为已获得相关学分。

6.社会实践项目的经费支持以奖优的形式执行,具体奖优比例与奖金金额参照队伍规模统筹实施,后续另行通知。

7.每位同学最多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

七、工作安排

(一)立项申报

各实践小队需在6月2222:00前完成并将立项申报书、立项信息表、安全责任书打包命名为“一般项目立项+小队名称”发送至spxyzyz2012@126.com中。

(二)培训

学院团委暂定于6月25日前召开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动员暨队长培训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为所有立项通过小队开展必要培训。会后将组织相关团队项目领取队旗、队服等实践物资,为团队项目成员购买人身保险。

(三)实践出行(7月-8月)

各小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到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负责单位委派专人与各团队进行定期接洽,了解实践进展状况和并做安全提醒。实践小队应按实践要求做好过程性影像留存、新闻稿撰写、地方媒体联络等宣传工作。

(四)结项与评奖评优(9月-10月)

秋季学期开学后,各实践小队按照通知要求提交结项材料,学院团委对结项材料进行审核,确定结项名单和学分认证名单并予以公示和协调学分录入。组织开展评奖评优,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为获奖项目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八、其他事项

1.安全保障:各实践团队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应对汛期、雷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措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校团委将统一为团队实践成员购买保险,请务必在信息上报时填报准确的身份证号与实践时间。

2.学分认定:无需在教务系统选课。通过结项后校团委将组织开展学分认定工作,经个人申请、审核公示后统一上报学分名单至本科生院。通过认证的同学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暑期社会实践2学分(暑期社会实践学分不可重复获得)。

3.学术规范:提交的最终结项材料必须原创、真实,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服务直接撰写实践材料核心内容、伪造数据与过程、整体代笔等。如若抄袭、作假,一经查实则取消项目及团队所有成员结项和评奖评优资格。

4.请各小队负责人扫描二维码进入群聊,后续相关通知会在群内发布。

 

 

联系电话:62737749

联系人:马季陶


附件1: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基本要求.docx

立项阶段相关文件.rar

结项阶段相关资料.rar